经济林研究
主办单位:湖南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003-8981
国内刊号:43-1117/S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6462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谈经济林造林地的整地

  摘要:经济林是干旱山区诸林种中集约经营程度最高,植树要求最严格的一个林种,其在基本造林技术上虽然有些环节与其他林种相近,但有许多方面更具有树木生产的特点。因此,对于经济林的营造,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技术要求,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。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。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。


  关键词:经济林 造林 林地 整地


  经济林是干旱山区诸林种中集约经营程度最高,植树要求最严格的一个林种,其在基本造林技术上虽然有些环节与其他林种相近,但有许多方面更具有树木生产的特点。因此,对于经济林的营造,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技术要求,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。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。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。


  一、造林地的整地方式


  (一)全面整地 ,


  全面整地是对造林地进行全部土壤耕翻。这种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, 清除灌木、杂草彻底,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进行林粮间作,苗木容易成活,幼林生长良好,但花工多、投资大,易发生水土流失,在使用上受地形条件(如坡度)、环境状况(如岩石、伐根非更新林木)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。该方法使用于地形平坦、开阔的造林地,如平原区的荒地、草原、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滩地、盐碱地、丘陵土石山区的平整缓坡地、水平梯田等。全面整地多采用机械化作业,包括耕翻、耙地、镇压等工作。机耕深度多为18~25厘米,以保证苗木根系舒展; 土层较薄的造林地,机耕深度应注意避免将底部生土翻耕出来。


  (二)局部整地


  局部整地只翻耕造林地局部地段土壤,仅与播种或苗木栽植部位发生联系。


  1.带状整地


  在造林地上,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格,条带状地翻耕土壤。带状整地也有良好的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,对于保持水土、控制风蚀沙化具有积极作用,同时也便于机械化作业。带状整地的具体方法有水平沟、水平阶、反坡梯田、环山水平带、犁沟、高垄等。


  2.块状整地


  在造林地上,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格进行块状地耕翻土壤。块状整地在各种立地状况的造林地均可采用,并且破土面小,对于保持水土、防止风蚀沙化作用较大,省工省力,灵活方便。块状整地更适宜于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段,如风蚀较为严重的固定、半固定沙地,起伏较大的丘陵坡地、盐碱地,以及经营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的荒山荒地。块状整地的方法有穴状、块状、鱼鳞坑、高台整地等。


  二、主要整地方法


  一般按造林株行距确定穴间距离。穴状整地分为大坑穴和小坑穴两种。小坑穴内径0.3 ~0,5 米,深0.4米左右,多用于一般性造林;大坑穴内径和深度均为1米左右,多用于大苗、移植苗或经济林的营造。穴状整地灵活性强,适于各种立地状况,为蓄水保墒,坑穴面应低于地平面(或坡面)。


  (二)鱼鳞坑整地


  坑穴为近似半月形的破土面,坑穴间排列呈三角形挖坑时先把表土堆在坑的上方,把生土(心土)堆在坑的下方,将熟土或表土再填入坑底,坑穴的下方外缘用生土做成半环状土埂,埂高20~25厘米。坑穴的月牙角上要制成斜沟(引水沟),以蓄积雨水。坑内侧可做成蓄水沟与引水沟连通。坑的规格大小与坑间距离视地形条件、土壤条件、植被状植被状况而定,一般长径(横)为0.7-1.5米,短径(纵)为0.5-1.0米,坑距2.0-3.0米。


  (三)“88542”集流造林整地


  整地“18542”即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挖一深0.8米、宽0.8米的沟槽,以沟槽内原土筑成埂高0.5米,埂顶宽0.4米,沟槽内侧坡面表土回填,形成一 2米宽、0.5米深的水平沟,拍实外埂。埂外侧斜面约45°,内侧斜面约35°。“88542”水平沟整地适于20°以上坡地。由于沟深,容积大,不仅具有拦蓄径流、保持水土的作用,而且能降低坑内温度,减少水分蒸发。


  (四)水平阶整地


  沿等高线将坡面修整成台阶状的阶面,阶面水平或稍许内倾。阶面宽窄因立地条件而定,石质山地较窄,约0.5-0.6 米;土石山地及黄土地区较宽,约0.6-1.5米;阶长无一定标准,视地形情况,约1~6米。整地时从坡下开始,先修下边的台阶,向上修第二台阶时,将表土翻到第一台阶上,修第三台阶时再把表土投到第二台阶上,依此类推修筑各级台阶,即所谓“逐台下翻法”,或“蛇蜕皮法”。水平整地适用于30°以下的坡面,具有一定的改善立地条件作用,整地规格因地形条件可灵活掌握。水平阶整地多应用于山地或黄土区土层较厚、具有植被覆盖的造林地。


  (五)反坡梯田整地


  亦称三角形水平沟,其修筑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,只是台面(梯田面)向内倾斜,呈反坡状,内斜坡度可依地形确定,一般为3°~15°,台面宽1~3米,埂外坡度为60°,埂内坡度与之相近。


  反坡梯田整地蓄水保土能力强,抗旱造林效果好,不仅有良好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,而且对于提高苗木的抗性,促进成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,但较费工。反坡梯田整地多用于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程度小、坡面平整的坡地造林。


  (六)撂壕整地


  亦称“倒壕整地”或“抽槽整地”, 即在坡下部首先沿等高线挖出宽0.6米、深0.5米左右的壕沟,并用生土在沟外缘培土埂,再向上依次挖第二、第三道壕沟,使上沟表土逐次填入下沟。撂壕整地多用于干旱贫瘠的山地造林。


  (七)带状垄沟整地及在地面平坦或有平缓坡面的开阔造


  林地上,垂直于主风方向进行带状垄沟整地。沟宽0.3-0.5米,沟深0.5米左右,沟长视具体条件而定。缓坡地培垄在沟的下^ 方,平坦地培垄在沟的迎风面一侧。垄沟整地可使苗木植于沟内,避免苗木受旱风和强烈光照的危害,而且沟内清除了杂草、土壤湿润,利于苗木生长。


  垄沟整地适于干旱平坦、土层较厚的造林地,对于有灌溉条件的造林地更为适用。


  (八)草沙地带状整地


  在地形平缓植被条件较好的固定、半固定沙地上,可进行带状整地造林。带的宽度视植被覆盖度和风蚀状况而定,一般为1~3 米,深约0.3米。带间留有原草带,草带宽度视风沙危害程度而定,一般为3~5米,风沙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加宽。带状整地方向要与主害风方向垂直。


  (九)高台整地


  在间歇性积水地或盐碱地造林时,多用高台整地,以降低地下水位,改善土壤和水热状况、通气条件及降低含盐量。筑台高度0.3-0.4米,底宽1米左右。高台面的一侧可挖排水沟,以备脱盐和排水之用。台面上植苗造林。


  参考文献


  [1]陈楚莹等。改善经济林的林地质显和提高生产力的研究。应用生态学报,1990


  [2]姚茂和。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。北京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。1992
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经济林研究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经济林研究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